遇見好生活-僑昱建築散步文學4號刊

房小編
分享:
瀏覽數 :  264

小提琴作品休士頓錄音記

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黃輔棠(阿鏜)

緣起 1996年春,林昭亮受邀於李登輝先生總統就職典禮演出,希望能演奏我改編的《阿里山之歌》。林先生與我素昧平生,乃透過長居台灣的岳母請我為此曲編配一管弦樂版。 2005年夏,舉家訪美,我終於有機會在紐約首次見到林昭亮。寒暄一番之後,我問林昭亮是否願意為我錄一張小提琴作品唱片。他沒有正面回答Yes或No,也先不跟我講任何條件。第一句話,是問我要樂譜,他要先看一看。我有備而來,即把三首剛打好譜的新作品──《安平追想變奏曲》、《雨夜花主題變奏曲》、鋼琴伴奏版《西施幻想曲》,鄭重交給他。他認真地讀了很久,才開始跟我討論錄唱片所牽涉到的諸多問題。等問題討論得差不多時,他問我:「現在有那麼多優秀的小提琴家,你為什麼要找我?」我直告:「第一、您很棒,我喜歡您的演奏。第二、當年你不認識我,就演奏了我的作品,我很感謝您。」跟著,又補充了一句:「只要您答應,無論等多久,我都等;無論您開出什麼樣的條件,只要我力所能及,都接受。」 2010年三月初,林昭亮終於排出空檔,定五月17、18兩日,於他執教的美國德州萊斯大學(Rice University)音樂學院音樂廳錄音。五年苦等、終於開花結果。 錄音團隊 任何成功的錄音製作,都需要一個工作團隊。很幸運,這次的工作團隊,是可遇不可求的超級強棒。 小提琴林昭亮,是華人音樂家中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大師級獨奏高手。鋼琴陳淑卿,畢業於茱麗亞音樂院,為該校首位台灣鋼琴博士。她12歲與北市交做全省協奏曲巡迴演出,13歲在華盛頓國際巴赫鋼琴大賽贏得首獎,目前任哥倫比亞大學鋼琴副教授。製作人兼錄音司徒達宏,曾六次獲得葛萊美錄音金獎,亦為獨奏家級的小提琴演奏高手。本人,身為作曲者,手雖不高,眼卻不低,對作品之速度、強度、剛柔度、音外之意的了解、掌握,自是不爭之權威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位現場錄影洪楹棟先生,是專業多媒體工作者,也是本人製作DVD的長期合作者。他將負責把整個錄音過程拍錄下來,剪輯成影片。如此組合,一生遇到一次,就是上帝的特別恩賜。 難曲先錄 17日晨,我們來到錄音場地,只見調音師正在作鋼琴音準的最後檢查。試錄後,司徒達宏嫌冷氣系統有雜音,決定把音樂廳舞台與聽眾席中間的冷氣關閉,只留下離舞台最遠的冷氣,以把雜音降到最低程度。為了降溫,又關掉所有大燈,只留下譜架上的小燈,供演奏者看譜用。先錄那一曲呢?沒想到,林昭亮決定,趁所有人精神體力在最佳狀態,先錄難度最高的《西施幻想曲》。此曲之誕生,有一段故事。1993年初,梅哲(Henry Mazer)先生命我為蘇顯達教授量身訂造一曲,時間約十分鐘,弦樂團伴奏,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夏天歐洲巡迴演出要用。為了讓獨奏家有充分表現機會,我把此曲寫得相當難。所以,此曲雖然獲得不少行家好評,但在維也納愛樂廳首演之後,至今極少人演奏。沒想到,從小就離開國內的林昭亮,居然把此曲演奏得感情、味道、風格俱佳,遠超出我的預期。感情,涵蓋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怨。味道,包括辣、甜、酸、苦、澀。風格,是中國戲曲,加巴赫式對位與浪漫派激情。錄完此曲,吃午飯時,我問昭亮:「您從小在西方社會成長,為何能把如此中國的東西演奏得那麼道地?」他答:「譚盾、盛中亮等來自大陸的作曲家,曾讓我聽過不少中國戲曲,也教過我如何演奏戲曲風格的東西。我對中國戲曲並不陌生。」原來如此! 速度之爭 第二天上午,先錄「雨夜花主題變奏曲」。此曲為林昭亮量身訂造,原始素材他早就熟悉。此曲左手有高難度連續大跳,有G弦超高把位。每次他都是履險如夷,輕鬆過關。幾首中國民歌改編曲,《蒙古民歌》與《太平鼓舞》錄得很順利,我一句話都不必說,只是在台下享受他們奏出的美妙樂聲。《西藏情歌》亦大體順利,僅是在速度上,調整得略慢些;剛柔度上,調整得略柔些。反而是《阿里山之歌》,我們第一次出現了速度之爭。那是中段三拍子的「圓舞曲」。昭亮與淑卿都喜歡奏得快些,而我卻希望奏得慢些,輕些。一時之間,意見相持不下。我只好破例,不講「三度」(速度、強度、剛柔度),而講「音外之意」。我說:「這段音樂,表面是輕快的圓舞曲。但實際上,構思這段音樂時,我想像的場景是:夜已深,一對對情人在山林說悄悄話。」如此一說,兩位絕頂聰明的演奏家馬上心領神會,奏出了跟原先大不相同的速度與音色感覺。 安平追想 很小就開始獨立生活的林昭亮很懂得替他人著想。為了幫我節省花費,他把錄音地點選在萊斯大學,場地與鋼琴調音均免費。為了讓鋼琴伴奏早點休息,他把不需要鋼琴伴奏的「安平追想變奏曲」,安排在最後錄音。此曲當初也是為他量身訂做,所以技術上有一定難度。因錄音一再延後,其間有兩位台灣小提琴家曾演奏過此曲。一位是簡名彥教授,一位是李季教授。所以,林昭亮就變成第三位演奏者了。當初我寫此曲的動機,是因為全家在台南生活了整整十五年(現在是二十年了),總要對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有點回報。於是,選了這首在台南家喻戶曉的敘事歌謠,寫成變奏曲。剛好,此曲淡淡的哀愁,對理想的憧憬,因現實與理想不能統一而發點無奈感嘆,與我所接觸到的當今台南人,仍有幾分吻合。大概因為林昭亮小時候在台南住過吧,他對此曲似乎有與生俱來的投緣與共鳴。我一句話都沒有說,他就把每一個變奏的不同意境,都恰如其份地表現出來了。他一邊錄音,我一邊在想:林昭亮的琴聲如此有魅力,如此迷人,秘密在那裡?在運弓?在抖音?在每一個音都用全生命投入?在歌唱感特別強?似乎都是,又不全是。那是一種不易說得清楚的東西。人們無以名之,就稱之為「天才」。筆者大半生當老師,深信沒有不可教的技術,沒有不可培養的才能。但那是指中等,甚至高等程度。超過這條線,要頂尖,要出類拔萃,要在歷史長河的淘汰中留得下來,那就不是老師想,學生要,就可以做得到。冥冥之中,還是有人力不可及之事與人的智慧解不開之謎。感謝林昭亮!也感謝栽培、幫助過他的所有人,讓他能把此曲奏得那麼感人、迷人,讓我對台南的朋友、鄉親,有個圓滿交代。 以樂會友 18日晚,三十多年老朋友白先慎、歐陽美倫伉儷,設宴慶賀我們錄音成功。19日晚,他們邀請了十幾位休士頓華人音樂界朋友到家裡,辦一個「阿鏜音樂欣賞會」。第二天一早,先慎、美倫伉儷開車送我們去機場。回程路上,一個意念在腦海中迴旋不去:感謝上帝,送給人類一份特別大禮。這份大禮,叫做「朋友」。 陸的作曲家,曾讓我聽過不少中國戲曲,也教過我如何演奏戲曲風格的東西。我對中國戲曲並不陌生。」原來如此! 速度之爭 第二天上午,先錄「雨夜花主題變奏曲」。此曲為林昭亮量身訂造,原始素材他早就熟悉。此曲左手有高難度連續大跳,有G弦超高把位。每次他都是履險如夷,輕鬆過關。幾首中國民歌改編曲,《蒙古民歌》與《太平鼓舞》錄得很順利,我一句話都不必說,只是在台下享受他們奏出的美妙樂聲。《西藏情歌》亦大體順利,僅是在速度上,調整得略慢些;剛柔度上,調整得略柔些。反而是《阿里山之歌》,我們第一次出現了速度之爭。那是中段三拍子的「圓舞曲」。昭亮與淑卿都喜歡奏得快些,而我卻希望奏得慢些,輕些。一時之間,意見相持不下。我只好破例,不講「三度」(速度、強度、剛柔度),而講「音外之意」。我說:「這段音樂,表面是輕快的圓舞曲。但實際上,構思這段音樂時,我想像的場景是:夜已深,一對對情人在山林說悄悄話。」如此一說,兩位絕頂聰明的演奏家馬上心領神會,奏出了跟原先大不相同的速度與音色感覺。 安平追想 很小就開始獨立生活的林昭亮很懂得替他人著想。為了幫我節省花費,他把錄音地點選在萊斯大學,場地與鋼琴調音均免費。為了讓鋼琴伴奏早點休息,他把不需要鋼琴伴奏的「安平追想變奏曲」,安排在最後錄音。此曲當初也是為他量身訂做,所以技術上有一定難度。因錄音一再延後,其間有兩位台灣小提琴家曾演奏過此曲。一位是簡名彥教授,一位是李季教授。所以,林昭亮就變成第三位演奏者了。當初我寫此曲的動機,是因為全家在台南生活了整整十五年(現在是二十年了),總要對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有點回報。於是,選了這首在台南家喻戶曉的敘事歌謠,寫成變奏曲。剛好,此曲淡淡的哀愁,對理想的憧憬,因現實與理想不能統一而發點無奈感嘆,與我所接觸到的當今台南人,仍有幾分吻合。大概因為林昭亮小時候在台南住過吧,他對此曲似乎有與生俱來的投緣與共鳴。我一句話都沒有說,他就把每一個變奏的不同意境,都恰如其份地表現出來了。他一邊錄音,我一邊在想:林昭亮的琴聲如此有魅力,如此迷人,秘密在那裡?在運弓?在抖音?在每一個音都用全生命投入?在歌唱感特別強?似乎都是,又不全是。那是一種不易說得清楚的東西。人們無以名之,就稱之為「天才」。筆者大半生當老師,深信沒有不可教的技術,沒有不可培養的才能。但那是指中等,甚至高等程度。超過這條線,要頂尖,要出類拔萃,要在歷史長河的淘汰中留得下來,那就不是老師想,學生要,就可以做得到。冥冥之中,還是有人力不可及之事與人的智慧解不開之謎。感謝林昭亮!也感謝栽培、幫助過他的所有人,讓他能把此曲奏得那麼感人、迷人,讓我對台南的朋友、鄉親,有個圓滿交代。 以樂會友 18日晚,三十多年老朋友白先慎、歐陽美倫伉儷,設宴慶賀我們錄音成功。19日晚,他們邀請了十幾位休士頓華人音樂界朋友到家裡,辦一個「阿鏜音樂欣賞會」。第二天一早,先慎、美倫伉儷開車送我們去機場。回程路上,一個意念在腦海中迴旋不去:感謝上帝,送給人類一份特別大禮。這份大禮,叫做「朋友」。 設宴慶賀我們

有多久,沒這樣牽手了

陳主芬 在初初啟程人生旅途時,父母的手,是唯一的依靠。牽手,是血緣情深、是甜蜜責任、是無限憐愛。 時間,催促著人生列車趕路,嗚嗚笛鳴轉眼到青春期,異性的手,是羞澀的禁果。牽手,是小鹿亂撞、是欲怯還迎、是指尖觸電的瞬間。 旅途再往前走些,人生火車停靠在青年期月台,戀人的手,一如磁鐵正負極相吮難分。牽手,是賀爾蒙的狂野竄流、是愛撫的無言前奏曲,是行走馬路時宣示「領土主權」的暗號。 人生火車從不等人,疾疾駛入壯年期,另一半的手,有點像褪流行、又或是超過賞味期的身體配件。牽手,始終在「偶而為之」或「可有可無」間徘徊,有時、甚至忘了上一次牽手是什麼時候。 疾駛再疾駛,人生火車不免俗套地得抵達老年終站,有些幸運人的手,還配套著另一半的手。有些,則只能搓搓自己的雙掌取暖。牽手,以顫抖的攙扶新姿態亮相,或者,已是一種遙不可及蒙塵的回憶了。 今天,就說個牽手的故事吧!不是時下主流派的「戀人牽手絮語」,只是一個清清淡淡、鮮少沾上「牽手暢銷排行榜」的非主流牽手故事。 我們都懂,兩人間「年齡」、「心智成熟度」差距越大,便越不易溝通親近,這理論甚至是常識,很難推翻,但「牽手」,卻輕而易舉地,打破這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鐵律。嗷嗷年幼的我們,相較於年長的父母,無論在年齡或心智成熟度,其距離之遙無需贅言。然而,這浩浩鴻溝,卻反而阻止不了無數的牽手、隨時的手指相扣。當我們慢慢長大,背著書包會奔會跳、開始耍酷開始昭告獨立,心智成熟度與年齡指數上揚,與父母鴻溝的差距里程數略略縮小,與父母牽手,卻反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尷尬,又或是被同儕戴上了不夠酷、乖乖牌的項圈。 有一天,我們的年齡終於夠資格進入社會叢林,鎮日與人面獸廝殺。那時的年齡與成熟度,逐漸讓我們懂得父母的艱苦心血。甚至,我們自己也成了父親或母親,那種年齡與成熟度的浩盪鴻溝,終於開始緩進縮小為「將心比心」。然而,在鴻溝彌平的過程裡,與父母牽手,卻早已被遺忘、淹沒、滅跡在衝刺工作職銜、衝刺存款簿數字、衝刺聲望名利、衝刺社會地位、衝刺人脈領土、衝刺自己家庭的激流漩渦裡。 這段逐漸遺忘與父母牽手的路,我,走過。在追求慾望、為慾望衝刺的輕狂年歲裡,一年歸家見父母的次數屈指可數,父母的手,早已淡出自己的日常生活螢幕。直到我的人生,意外、且毫無預警地滑出社會軌道,再緊接著一連串的脫軌,失去了職銜、存款簿少了幾位數,與名利絕緣、健康悄然離家出走,我,成了無翅倦鳥,歸家了。 回到家巢,驚見父母的手,不知不覺地(或者是,以前殘忍的視而不見?)早已被時間細細地,整理出一層又一層的光陰皺折,手背上突爆的青筋與血管,是數十年來扶持一家子,勞心勞力烙下的責任圖騰,在衰老的虎視眈眈下,靈活不再、強健不再。 相較於與母親在過馬路時,毫無顧忌地牽手、十指相扣,父親的手,始終仍有著一小段的距離。 父親屬於成長於二戰後世代的小孩,那世代的男孩長大成男人後,一旦有了家庭,便往往在家中扮演著經濟來源者、權威者、仲裁者、決策者的角色,這種角色,讓小孩雖然愛他一如愛母親,但,那距離感相較於母親,畢竟硬是長了好幾公分(或說是公尺、公里?)。 歸巢後,有較長的時間與年邁父親相處及外出,剛開始一起出門過馬路時,我的手,陷入了從未經歷過的掙扎,該伸出手攙扶一下嗎? 可父親似乎是不太願意認老的人,攙扶會不會讓他覺得自己老了?想太多了應該沒那麼嚴重吧?只不過是扶著他的手臂而已啊!天啊,有多久沒跟父親有肢體上的碰觸或互動了?八年?十年?當我在外地忙著衝刺、忙著朝社會價值觀裡所謂的成功挺進時?那一日,我的手怯場了,馬路上只緊緊地跟在父親身邊,用「眼睛」,幫他注意左右的來車。 時間,是一種發酵劑、一種催化劑。 家巢待久了,在外一人生活的「野狗性格」也一點一點消褪,單獨與父親出門的機會更多了、時間也更長了 我的手,也開始變得熱情主動多了。第一次攙扶父親過馬路時,我倆心知肚明,感覺「怪怪的」,想不出形容詞可以形容的那種「怪」,不過,我的手沒怯場、他的也維持風度,父女倆很有默契地一起完成「攙扶過馬路大業」,我心中暗自竊喜、他的嘴角也上揚了幾格幾乎察覺不到的刻度。 父親又更老了,我的手不僅時常主動出擊,連嘴,都忍不住隨著高雄豔陽熱情起舞,過街過馬路、走在路上、走在騎樓下,攙扶,早已是標準動作。父親與我,默契十足彷若四手聯彈,我手一扶上去,他的手臂就自動靠緊靠攏,熱情洋溢的嘴巴更是忙著碎碎唸。「爸,卡緊,擱十秒就紅燈了。」「等一下爸,你嘸看到那架肖車黑白轉彎過來?」「這町仔腳地面高高低低,爸,你目揪愛看土卡,嘸倘顧看前面。」「前面挖路有坑洞,卡小心啊,爸。」 這些日子以來,父親又衰老了許多,為了讓他願意多出門走走,我們開始一起去爬壽山半屏山、散步城市光廊中央公園、閒晃愛河沿岸光榮碼頭。雖然「攙扶放映會」次數頻繁,但,「牽手首映會」卻始終連影兒都還見不著。或許,看著這篇文章的人,心裡開始長出問號,「攙扶」跟「牽手」有什麼不同嗎?不都是手跟手接觸在一起?只是「攙扶」,是手掌輕扶著另一個人的胳膊,「牽手」,是兩個人的手掌交握、甚至十指相扣,有需要這麼介意、或區分彼此的「連映次數」或「首映會」嗎? 但偏執的我,始終認為「攙扶」與「牽手」大大不同,請容我花些篇幅來叨述這個人小小「偏見」。若以稱呼語來比喻,那麼,攙扶便是「敬愛的」,牽手則絕對是「親愛的」。若以親吻來比喻,攙扶可能是帶著禮貌性的「法式貼面問候吻」、又或是盪著關愛氣味的早安額吻,而牽手,就是濃烈些的「雙唇協奏曲」了。 再換個比喻吧,攙扶像個圓滾滾的「句號」,動作一旦完成,各自的手便鳴金收兵去也,而「牽手」,則是串串的「逗號」,總有尚未說完的話、尚未表達完的情感餘韻、尚未傳遞夠的手心溫暖。 偏執的我,總覺得「牽手」比起「攙扶」,甜度高些、濃度稠些、溫度暖些、餘韻長些、後勁強些…… 那日午後,高雄的春陽,很暖很暖,父親與我,打算趁著好天氣,一塊兒去光榮碼頭晃晃、再沿著腳踏車道散步去駁二藝術特區,在五福路與自強路這個車水馬龍,驕車與摩托車嘶吼狂奔的十字路口,我們,安靜佇立等著紅燈結束。太陽好亮好亮,讓我不得不瞇起眼睛看著倒數中的紅燈秒數,就在紅燈即將轉為綠燈的前幾秒,我再自然不過地想攙扶爸爸的手,一如往昔過馬路時。就在我瞇著眼想伸出手時,有一隻手卻更早地伸出來,握住了我的手,那是一隻溫暖、卻有著時光粗糙感的手。那是一隻小時候我常牽著不放,長大後卻輕易遺忘已久的手,就這樣,我們一起像小時候那樣,牽著手,走過了不過短短二十秒的馬路。 「有多久,沒這樣牽手了?」 心頭一陣酸酸地,那種,想哭的酸……

遇見幸福差事

吳淑蕙(吳姐) 幸福差事,與工作或所得無關,是每個人與生俱來被需要,可貢獻給人們幸福的快樂天性;幸福差事,也許是一個嶄新有樂趣的工作任務方式! 在我們生活或工作週邊,轉換心境或許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或工作新心境。 我的工作是將一整批房屋,找到每棟房屋的好主人,然後協助成立一個祥和社區,盡量去完成社區住戶的幸福感。在這個過程當中,必須透過幾種廣告媒體來幫助產品與大眾產生對話,讓大眾知道好房屋在找好主人,當然會消耗紙張或帆布之類的材料。在環保概念日漸加深的驅使下,節能減碳的想法長久盤桓在我心中;有一日與行銷部門做業務發想時忽然轉念,為何不將部份曝光廣告,轉換對大眾有益的活動,讓信息自然放送呢?因此構想成立『僑昱行動藝廊』,可以在僑昱社區或其他地方舉辦不定點、不定期的藝文活動。 第一階段就決定在『僑昱彫刻家』舉辦楊英風先生父子雕塑聯展來揭開序幕。,當我們打開楊英風先生一件件偉大的作品時好驚奇!這些珍藏的寶貴作品,在台南很不易見,但因這次的展覽活動,協辦的梵藝廊願將珍藏的作品分享給大眾,帶給人們真實的感動。讓我們很雀躍的是參觀民眾來自四面八方,有的還遠自北中部搭車來參觀,更有在地藝文造詣深厚的人士或對不曾參觀過雕塑展的市民,攜家帶眷的來參觀,真是感動! 之後又向蘇董挖寶,將收藏多年的前輩畫作整理出來,與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合辦「光色年代-台灣前輩畫家珍藏展」。展覽現場景象更是令人感動,有很高齡的欣賞者,有藝術界長輩,更有前輩畫家後代特來欣賞。連展十日,辦了三場前輩畫家的作品解析講座,座無虛席,欣賞者更是日日絡繹不絕。展覽期間有兩件事得到文化中心陳修程主任的讚賞:一是展覽文宣主題的詮釋鮮明又富濃烈藝術感,二是展場突破傳統佈置,動線流暢開放,使欣賞者得以近距離觀賞,自然沈浸在流瀉台灣本土音樂感性藝術的氛圍裡。 另外在彫刻家社區也成立了『僑昱人文講堂』,陸續舉辦多場「生活美學的創意國度」及「地中海輕食料理」講座,聽講者場場熱烈。 而僑昱和文化中心的合作也更綿密落實,如:「棕櫚泉秘密花園音樂季」「歐洲跳蚤市場-寶物大搜尋」、「逢場作戲-台南週末夜.露天電影院」。 僑昱在囍愛Ⅱ和棕櫚泉社區陸續也辦了「布田の夏日樂活節」、「生活有藝思」等手作藝術課程和「甜蜜人生-阿蠻烘培課程」,這些課程讓我最感動的是,有很多爸爸牽著小朋友的手來參加,還陪小朋友做手作,很愉悅的完成作品。因報名人數都超載,有很多媽媽要求自費參加,親子都很喜愛這些課程,因為親子共同完成作品時都專注在作品製作的情境中,那段時間是親子心靈的交會,當作品完成時,看到親子那種成就的喜悅笑容,洋溢 飽滿的幸福感,我們好高興! 活動時間最短但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在台南市東區舉辦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,演出紙風車幻想曲。從登記人數預估,位子在三千人上下,表演時間未到,果然有很多父母先來占位子,還有很多媽媽直接帶孩子占位用晚餐。表演的時間快到了,人還是一直進來,終於開演了,小朋友歡呼著,看著台上賣力的表演、小朋友和父母笑成一團、親子與表演者玩在ㄧ起,好快樂!好興奮!回家時小朋友興奮到活蹦亂跳,還一直唸烏嬤嬤!烏嬤嬤!(劇中的巫婆)父母牽著小朋友的手好快樂!好幸福!僑昱上下一面收拾座椅,一面整理場地,每個人的心情都high到最高點,也被感染到幸福熱熱的溫暖,我們共同心靈報酬的幸福感久久無法釋懷! 在執行這些活動的過程中,讓我感觸良深的是,『一個轉念』,將工作化做任務,將部分廣告資源化做公益活動資源,在短短兩年內我們辦了幾十場活動,四場大型活動,與很多很多孩童家長快樂地玩成一團,其樂融融。帶給社區鄰里和諧歡樂,直到現在,住戶都還津津樂道活動的樂趣。最近遇到很多朋友,她們都說我變年輕多了,的確是,因為我將工作轉換成幸福差事,看到那麼多人快樂在活動中,當然是跟著幸福、年輕了! 建案專屬網址:http://housetube.tw/12347
分享:
關於記者 房小編

居家生活的好幫手 - 居家王
 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