凍漲,祭「豪宅級」公營出租住宅!

列車長
分享:
瀏覽數 :  353
為了落實住者有其屋,提供中低收入民眾廉價的房屋,避免房市泡沫化,在1960-1970年間,由新加坡政府規畫、招標興建的組屋,到了80年代,大約有433萬人將近85%以上的居民都住在政府蓋的房子。2012年5月8日,位於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及泉州街的公辦都更案,也是由政府規畫、招標興建的國宅,其中有196戶作為公營出租住宅,另外有225戶將作為國際學舍,提供國際青年學生住宿。 ▲ 中正區南海段成為公辦都更指標

公辦都更指標

這個佔地約1,700坪,預計2017年完工的南海段公辦都更案,自招標以來,即因鄰近歷史博物館、植物園、建國中學,富人文氣息且學區地段佳,備受矚目。持平而論,對政府這件只租不賣的都更案,是否可以抑制北市房價飊漲,各界看法紛歧。 過去由政府規畫、委託民間興建的國宅或市民住宅,常因規畫不佳、施工品質不良,發生逢雨必漏、外牆下磁磚雨的情形,讓民眾對公辦住宅留下不好的印象。 ▲ 綠意盎然的植物園 反觀新加坡的公辦住宅,不但全部沿著捷運興運,同時還有超市、運動場,各項建設與環境堪稱完善,解決了最基本的民生問題。除此之外,只要你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,就可以用相較於民間房地產的一半價格,住進政府蓋的國宅。

他山之石未必適用台灣市場

不過,新加坡的國宅只提供民眾自住,不能做為商業性經營,並規定屋主至少需住滿五年,才可以進入市場買賣;不滿五年即出售者,政府規定屋主只能將房子再賣給政府,政府照價收回。同時,新加坡政府對民眾購買公辦住宅的次數有嚴格的規定,防止有人投機占據。 多年來新加坡推動只租不賣的組屋,的確抑制了房價飊漲;但對向來即以市場供需決定房價的台灣房地產而言,實際情況可能比新加坡更為複雜,尤其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,台灣房地產的增值空間也跟著水漲船高。以台北市為例,不光是一般中產階級買不起市區的房子,就連建商捧著白花花的銀子找空地蓋房子,都還不一定找得到。 ▲ 南海段都更位置圖 (資料來源:Google 地圖) 土地不像一般物品,因生產過剩而產生供過於求的情形;反而因人口增加、資源消耗而愈來愈稀有,這也使得南海段公辦都更的後續發展,格外引人關注。
關於記者 列車長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