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總裁批預售像期貨 優缺點看分明

列車長
分享:
瀏覽數 :  1,461
[房地王/吳正治報導] 中央銀行手握利率升降籌碼,總裁彭淮南的一舉一動也成為房地產業者關注的焦點。日前彭總裁一席「預售屋像期貨」的說法,立即引發業界和購屋民眾的熱烈討論,其實預售屋制度在台灣行之有年,能夠存活到現在,必定有其優點,當然也一定有其弊端之處,民眾以預售方式買屋時,最好先全面性暸解預售制度,才能「享其利而避其害」。 ▲預售屋接待中心是台灣預售制度下特有的房市場景。 觀察彭總裁對預售屋制度的看法,他認為現行的預售屋銷售方式,就好像是一種「房屋期貨」。因為買預售屋只要先繳出少少的先期自備款即可,結果變成買一棟成屋的錢,大約就可以買進10間的預售屋,因此預售屋價格會帶動實體房價的上漲。

花少錢即可買屋

雖然彭總裁不是房地產界專家,但是他對預售屋的觀察仍相當清楚。回顧台灣的預售屋制度,有人說早在民國50多年時就從香港引進到台灣,也一種說法是台灣獨創的房地產代銷業者發明出來的,不過無論如何,預售屋用少少的總房價的1~2成自備款,就可以一圓購屋美夢,的確很符合喜歡買房子投資、置產的台灣民眾。 到了民國70年代,台灣歷經了「經濟奇蹟」的起飛期之後,房地產市場第一次開始狂飆,當時新興的房地產代銷行業也開始把「預售屋制度」發揚光大,因為在那個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年代,民眾滿手是現金,只好跑去投資股票及房地產,造成房地產價格一日三市,建商和代銷公司也樂於聯手推出「預售屋」提早搶客,甚至有些建商的接待中心還沒有搭起來,預售的房子就被民眾預訂一空。 ▲房市熱絡時,有的接待中心還沒搭好,房子就賣光了。 由於一棟預售住宅大樓的工期少則1年半,多則3年,這段期間的工資、建材成本都可能隨之上漲,因此建商普遍把預售屋建案的價格訂得比成屋還高(少則一成,多則三成),於是在前述或最近十年房地產市場景氣大好的時候,「預售屋制度」的花少錢就買屋、售價比成屋貴等現況,就變成大眾指責投機客炒作、房價不合理飆漲的元凶。

紅單問題不可不防

最明顯的例子就是,最近新竹及桃園高鐵特區不少預售建案,分別傳出房市投資客聯合代銷公司或建商,買下多戶的預售屋(俗稱「紅單」),然後再結合房仲業或代銷業者,以高出1~2成的價格把預售屋轉賣給一般的民眾,造成預售屋市場的亂象與不公平交易。 預售屋與成屋的優缺點比較 但是大家忘記的是,民國80年到SARS疫情爆發前、國內房地產景氣慘淡下跌時期,大部分的民眾買了房子都是「現買、現跌」,只有預售屋市場因為民眾簽約之後還沒有交屋,所以沒有「現買、現跌」的問題,勉強為當時台灣的房地產行業維持住一線生機,只是那時候的預售屋開價不至於高出成屋價3成以上。 其實,台灣預售屋制度的貢獻還不只這些。現在擁有自己房子的中產、勞工階級,在存款有限、薪水不多的情況下,大多是參與了台灣的預售屋制度,繳了一部分的自備款、先把房價鎖定下來,以免1~2年後房子蓋好了,房價越漲越買不起。這兩年政府在浮洲、機場捷運線A7站附近推出的兩個合宜住宅,也都是用預售的方式銷售,讓買不起房子的中產階級家庭,也能一圓購屋美夢就是最好的例子。 ▲政府推動的合宜住宅同樣採用「預售」的方式。 此外,預售屋要蓋上1~2年以上,這段期間可以強迫買屋者努力儲蓄;預售屋還可以在房屋建造期間,讓承購民眾依據自己的需求,請建商做出「客製化」的隔間,省掉日後對屋內裝修敲敲打打等不便。 總而言之,任何一種制度都有其優缺點,尤其房屋的總價高,又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,因此不論是買成屋或是預售屋,自己都要多多充實房地產知識,注意每一個購屋的環節,避免受騙或吃虧,就能在最好的購屋環境下買到合適的房屋。 新聞提供:房地王-新屋在地網 http://housetube.tw
關於記者 列車長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