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大師劉偉彥:讓建築如畫、人生如畫

列車長
分享:
瀏覽數 :  1,871
  唯一連續三屆獲得台灣住宅建築獎的建築大師劉偉彥,與堅持「蓋好房子,給喜愛美好生活的人」的寶璽建築團隊攜手合作,在台中市十一期重劃區與五期重劃區規劃了兩座美好宅邸。目前銷售中的寶璽「美第」位在十一期重劃區;另一座醞釀中的住宅則位於五期重劃區,預計在今年底推出。   對於寶璽「美第」的規劃,劉偉彥表示,考量到十一期重劃區具備大山大水的優質環境,配合周邊低密度的建築群,與濃厚的綠意、文風,可以打造出類似城市裡的「島居」概念,讓建築與環境彼此呼應。   以地段來看,寶璽「美第」基地就在馬里遜學校的旁邊,四周是矮房與樹木,劉偉彥在設計上引入了合院的概念,先在建築周圍植大樹,讓使用者從進入大堂開始,就能感受到身處城市中森林的意象。   臨著預留的水景旁邊,則有森林宴會廳;建築物的屋頂可以看天空,整體呈現出一個遊園的景象。讓住戶與來訪者可以在裡面繞來繞去,建築本體就是框景,屋頂則是空中花園。   另外一項重要的特色,則是跳脫過往的樑柱美學,因為劉偉彥認為,這已不足以解釋現今的社會。以建築形態來看,就是將基座拿掉、頭蓋拿掉,進而釋放身體,與天地合一。而在建築表現上,樑柱沒有了,厚牆也不見了,剩下的是一層如同面板的空間,讓人與大自然更密切接觸,不需要以厚牆去阻隔。   劉偉彥強調,西方建築美學是由神殿而來,但東方美學則與大自然比較親近,包括日本、泰國與中國等等,建築並沒有明顯的立面,以簡單樑柱為主,其餘是空的,並與環境彼此呼應,不會去過度雕琢立面。因此劉偉彥認為,在我們的建築文化裡面,需要的是透過框景,把外界景色引進來,而不是把外界的景緻阻隔於建築之外。   在區域特色上,考慮到十一期學風很盛,包括馬里遜學校,以及頗具特色的仁美國小及其他學校,還有洲際棒球場。讓這片新興的區域,整體建築密度較低,成為區域上的重要優勢。   劉偉彥表示,考慮到環境的特質,也是讓建築朝向「立體合院」演化的重要因素。這裡過去是農村地景,從這樣的歷史空間意義,以及接近大坑可以看到山的特色,建築可以帶入一點傳統文化的詩意與符號意象。讓建築與綠地對話,所以選擇用橄欖綠,也採用畫框概念,創造出一個帶點都市風味的鄉村。   藉由這樣的方式,才能將這裡的文化「揉」進去,帶點閩南性格的文化氣息,這樣也會感覺有人氣、不荒蕪,在精雕細琢之後,生活應該要返璞歸真。這裡能夠強調人文的、休閒的環境性格,所以選用大樹將建築包圍起來,讓地景能夠延續與圓滿。   設計需要因應區域的特質不同做不同的調整,如果重視十一期的學風與自然特色,可以給住宅更多書香與田園感受。此外,十一期不應被定位成便宜的區域,這裡也能規劃高質感的建築作品。   劉偉彥表示,寶璽「美第」設計的整體概念,是從外面拉出一個畫框,而這樣的概念從古老時期就已經有了,例如以前人總喜歡掛幅山水畫,但現在我們則是讓人直接住在山水裡面。透過建築設計形成精緻的畫框,創造出大山大水的形象。讓每一家、每一戶都能身處中。    
關於記者 列車長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