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名詞教室 弄懂房貸所得收支比
[房地王/胡兆陽報導]
有鑑於明年美國的升息動作可能引發中央銀行跟著升息,再加上房地合一課制可能帶來的國內房市不確定因素,最近許多銀行開始嚴格控管房貸業務,身為國內金融界代表的台灣銀行甚至調高了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的門檻到130%。然而,什麼是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?和申請房貸有什麼關連?該如何計算這個比例?這些問題都值得有意申請房貸的民眾好好去暸解。 ▲房價在高檔盤旋,讓銀行產生放款的風險意識。
所謂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(亦簡稱為房貸收支比)就是「每個月的收入減去每個月的支出開銷,得出來的金額再除以每個月所要繳交的房貸總額」,這項比例就是影響房貸成數的關鍵。
信用良好未必可得到高額度
例如許多民眾向銀行申請房屋貸款時,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:明明自己的信用狀況良好、信用卡帳單都有按時繳交、也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及年資,但是銀行就是不核准房貸給民眾,主要原因就是民眾的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不符合標準。 假設小陳的每個月收入為6萬元,扣除每個月的生活支出之後還剩下2.5萬元,如果小陳要申請的銀行房屋貸款每個月要繳的金額為2萬元,那麼小陳的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就是 3萬÷2萬=125%。
現在許多銀行為了防範房市下跌可能導致的貸款風險,紛紛調高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的比例,例如房屋貸款8成的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標準,就從以往的120%調高為130%,所以案例中的小陳就申請不到8成的房貸;房屋貸款7成的「房貸所得收支比」標準,從以往的110%調高到120%,也難怪很多民眾想要以「少一點自備款、多一點房貸成數」的方式購屋,就無法如願以償了。
臨時性收入沒幫助
此時只能依靠以下幾點方法,拉高房貸所得收支比、以及提升銀行核准的機會:
一、加計配偶或成年子女的每個月收入,讓每個月的家庭節餘款項高一些,就能拉高房貸所得收支比。
二、儘量多提供固定收入所得的憑單,例如兼差的薪資所得,但是如果是投資所得或是偶發性的收入所得則沒有什麼幫助。 ▲買房子是長期性的資產配置,因此銀行看的是穩定的財務收入。
如果這兩種方法都做不到,就只好找一些資產雄厚的保證人、或是另外找願意衝刺房貸業務的新銀行、民營銀行,看看能不能以「提高房貸利率」的方式,換取較高額度的房屋貸款了。
新聞提供:房地王-新屋在地網 http://housetube.tw
關於記者 reproduced
reproduced